在野外,象拥有足够的活动量,能将指甲打磨规整;但在圈养条件下,由于活动量不够、地面垫材不合适,,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其脚垫的健康状况。指甲过长会导致大象站姿异常,进而引发关节的慢性疼痛。由于大象体重巨大,腿上的一点“小毛病”就很可能会危及它的生命。
当然,要让大象高高兴兴做足疗可不容易,如果经验不足,需要请相关专家帮忙。今天我们要再分享下日本大阪的天王寺动物园如何展示大象,可能会让你对“展示”有全新的认识。
展区模拟了一个叫做“插秧山”国立公园(音译)的地方,在入口处有这个公园的地图。土是围着象舍的一圈步道;右下角有个“库鲁瓦”村,大象的内舍就在这个村里;中间山的部分,则是大象的活动场。
动物园里所有和人相关的宣传教育都属于保护教育。这个“注意事项”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么? 进入插秧山,走在展区外侧步道上,路上有大象出没的痕迹,一路还会看到很多展牌:
虽然游客步道围着大象活动场将近一圈,但实际上游客并不能360°无死角地看到大象。事实上,步道靠大象活动场一侧的植物比较茂密,游客只能透过植物的间隙中看到大象活动场,并且活动场和步道之间还隔着挺大一片水。这些设计能减少大象的压力。
草还在长,水还在流,但是博子已经不在了。或者应该反过来说:即使博子已经不在了,但是草还在长,水还在流。
再往前走,是一个参观用的棚屋。没有使用整面的玻璃而是用了这种小块的,我觉得可能也是出于减轻大象压力的考虑——让你能看见它而它看不见你。
在棚屋的内侧有一个现今森林面积和世界人口的对比,以及一个二氧化碳浓度的测量仪和简单的关于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关系的科普。我个人觉得这两个展板只做了一半,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些比如“森林面积减少与大象的关系”,“全球气候变暖会给大象带来的影响”一类的介绍?
亚洲象生活的地方有的会离农田很近,当地人为了保住农作物会建一个小木屋,相当于瞭望台,负责看守的人看到大象来了,就敲锣通知村民,然后鸣枪吓跑大象。
瞭望和示警用处多大不好说,但这里展示了人兽冲突的存在,和人们为了在不伤害动物的前提下避免冲突所做出的尝试。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了室内场。在一个不那么起眼的墙上,贴着一张纸儿,是印度东北部亚洲象保护项目2016年的年报。开展这个项目的组织是Japan Tiger and Elephant Fund(JTEF),是个很神奇的存在:
① 把大象廊道内的一个村庄向外迁徙。现在迁移的工作已经完成,新的村子通了电,有新建的(比原来更好一些的)场所和设施,给村民提供了新的谋生手段(纺织培训);在村外建了防象的屏障。在这个村的旧址上,已经发现了大象出现的踪迹。
其实我本来逛的时候没有按照游览路线,是先进的室内,当时以为这个像舍不过如此,觉得所谓“情怀”和“温度”明显被夸大的,直到我看到了这样几张照片:
亚洲象个子大、力气大,而且认知水平高、记忆力好,场馆设计中对此都需要多加考虑。整个象舍改造从设计到完工用了大约8年时间,实地考察、参考了泰国、印度的经验,学习了日本国内8个、国外6个动物园象舍的经验,考虑了一起养、单独养的饲养方法,参考了兽医、饲养员等专家的意见,甚至考虑了天王寺动物园当时饲养的大象年老等等特点,才最终完工,并获得了2005年CLA奖设计部门优秀奖。
动物园的良心不在他们有没有一种动物或者他们是否还会再引入某种动物,而是在他们拥有某种动物的时候,有没有好好对待。
我很喜欢张劲硕博士评论我朋友圈照片时说的:动物园也是广义的博物馆,当有一天动物们不再生活在牢笼里的时候,动物园就是真正的博物馆了。
博子已经离开了,而它留下的这些宝藏,也许能帮助更多生活在动物园中的大象,并帮助那些陪伴大象的人们。我觉得,但凡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只大象生活在动物园,它就应当生活在一个这样的笼舍里。
联系人:希莱恒
手 机:0755 - 26855736
邮 箱:info@dssjsg.com
地 址: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双明大道315号易方大厦10层